2010年4月27日星期二

常吃白面包对心脏的危害

澳大利亚最新研究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食用白面包等血糖指数较高的食物可以增加患致命疾病的危险

澳大利亚最新研究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食用白面包等血糖指数较高的食物可以增加患致命疾病的危险。来自悉尼大学的营养学家分析了世界范围内的37项饮食 研究,共计包括近两百万人,发现了
高血糖指数的精加工食物会导致患2型糖尿病及心脏病的危险,同时这类饮食还会引起胆结石和某些癌症。这项研究结果发表于 《美国临床营养杂志》上。

首席作者艾伦·巴克利说,高血糖指数的饮食会导致糖尿病风险的增加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但研究发现,
高血糖指数的饮食会降低血液中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而升高甘油三酯的含量,这对于心血管系统来说是个坏消息。”

  至于导致癌症的原因,研究人员分析,高血糖指数的食物会引起血糖水平的持续峰值,这将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会引起一种相关物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分泌增加。这两种物质都会导致患癌症风险的增加。

  来自墨尔本迪肯大学的营养学与老年学教授卡尔·诺森说:“高血糖指数的食物通常富含脂肪和糖,而缺少纤维素,因此易引起疾病。”因此,要吃富含 纤维素、低糖、低脂肪,并且非精加工的食物,这类食物通常是低血糖指数食物,有益健康。


牛奶,真的能讓你喝出一身病

作者簡介

蒂埃里.蘇卡(Thierry Souccar

法國知名科學線記者, 《新觀 察家》(Le Nouvel Observateur)周刊

「健康新知」專欄主編, 長期為《科學與未來》(Sciences et Avenir)月刊

撰述與健康和營養議題相 關的論文,也是「美國營養 學院」的會員之一。



自然醫學博士 王宥驊醫師
癌症權威、暢銷書作家 姜淑惠醫師
自然醫學研究會長 江晃榮博士
腦科權威、抗癌名醫 許達夫醫師
風車女性健康管理機構董事 莊靜芬醫師
全球華人防癌長鏈倡導人 梅襄陽醫師
各界名醫 .鄭重推薦


牛奶,真的能讓你喝出一身病!


沒錯,牛奶能讓你在三十歲達 到骨密度的高峰,代價卻是中老年以後骨質多孔的風險!


喝牛奶就 像替細胞安裝了加速器,它讓你長得高又壯,卻同時加速腫瘤的生長!


是誰綁架了你的健康,你 還能裝作不知道嗎?


《牛奶,謊言與內幕》推 薦序二:是時候打破牛奶神話了!

/ 王宥驊(本文作者為自然醫學博士)


長期以來牛奶廠商結合了 西方醫學以及媒體,創造出了牛奶神話。他們找來了明星和名人來代言,每個人的唇上都長了白亮亮的牛奶鬍子。彷彿是害怕世人不知道牛奶是萬靈丹,提醒大家喝 了可以治百病。


姑且不談牛奶商人荷包滿 滿,明星名人各個因為高額的代言費笑不攏嘴;西方醫學人士更因為病人喝了牛奶而使身體更加糟糕,看診開藥更是使他們的收入暴增。


然而背後 的真相到底有誰知道了呢?


大眾的病苦又有誰真正去了解問 題的根源了呢?


牛奶是給牛喝的。


這在自然醫學內已經是國民生活 需知般穩固,如鋼鐵般堅硬的法則。


簡單來說,牛奶 裡面的蛋白質跟養分都是專門為了使小牛成長而設計, 跟人 類一點關係都沒有。也因此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對這些不適合人體的蛋白質產生過敏的現象,例如:鼻塞、腹瀉、紅疹等等。

牛奶裡面也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荷爾蒙、抗生素、感染源及化學藥劑等,喝多了容易提高婦科問題發 生機 率,也會增加身體毒素的累積。牛奶因為是產酸性的食物,也因此身體為了中和由蛋白質所產生的酸 性,必須損耗身體裡面的鈣質,最後導致骨質疏鬆的問題。


過多的乳製品攝取會讓身體變成酸性,而酸性體質是 形成所有疾病和問題的基礎,更會造成身體排毒的問題。比較輕微的會有過敏症狀,嚴重的,則會有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傳染疾病、糖尿病,還 有腫瘤的形成。


東方人因為體質的不同,乳糖不耐症的比例比白種人高出很多,約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有這樣的問題。(人類斷 奶後沒有辦法分解乳糖更是人體不需要攝取奶類的鐵證!)


基本上有 乳糖不耐症的人一喝牛奶就會過敏而且腹瀉,牛奶裡面即使有再豐富的鈣質也都付諸流水了,又怎麼會補充到身子裡呢?


如果喝牛奶可以補充到鈣質的 話,試問為什麼美國、英國、瑞典、芬蘭這些在全世界消耗牛奶最多的國家,卻 也同時是骨質疏鬆症最嚴重的國家呢?


人體吸收鈣質的過程是很 複雜的,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有力的證據指出喝牛奶能真正補充到鈣質。


但 真正要補充到鈣質還有很多方法:像是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深綠色葉菜(大麦草)、魚類、豆類,適當的運動也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的 問題。


這世界上已經有太多關於牛奶的謊言了,然而事實的 真相卻一直被那些既得利益者想盡辦法瞞天過海,為的只是讓自己銀行存款尾數多加幾個零。更可悲的是號稱為人民健康把關的西醫們也從來 沒有真正思考過關於牛奶的來龍去脈,只是盲目地崇拜著先人錯誤的結果。


很高興有記者蒂埃里.蘇卡先生把血淋淋的真相寫出來,也感謝商周出版把這麼一本珍貴的書翻譯成中文,讓 全球華人有機會接觸到正確的知識。當大多數西醫都是盲目的時候,從客觀角度、經過追根究柢精神所寫出來的書,這本警鐘想必會在保守的醫學界投下一顆震撼 彈。


或許下次去看醫生時,可以送一 本《牛奶,謊言與內幕》給他╱她。


更可以大聲的對牛奶鬍子 說不!


如果看完了書,您還是不相信乳製品對人體的壞 處,不妨試試自然醫學中的「七日牛奶排毒法」


方法很簡 單:只要在短短的七天內,完全不攝取牛奶跟乳製品即可(包含起士、冰淇淋、巧克力、優酪乳等)。只要這麼做,大約四公升的黏膜就會從您的腎臟、脾臟、胰 臟、還有其他的部位排出。


您會發現身體內部好比做了一場 大掃除!


大部分的人只要進行七天 牛奶排毒計畫,都能很快發現到明顯的不同,無論是身體或是心理的狀態,比如睡的比較安穩、比較有精神、情緒比較穩定、性慾增強等。


挑戰一下自己,只要七天就可以讓自己煥然一新,何樂而不為?您可以仔細的記錄好與不好的過程與變化來做 比較。如果您懷疑七天後所感受到的改變,或認為這只是個巧合,只要您夠勇敢的話,大可以在七天牛奶排毒計畫後開始攝取奶類製品。開個party,點些pizza,享受一下冰淇淋。在十五個小 時內,保證不舒服的老毛病都會回來!


永远记得,牛奶不是给人喝的,是给牛吃的。因为牛要壮和劳力来工作,而人要脑力来思考和成长。记得别再喝牛奶和吃奶制品了!!!


*大麦草拥有比牛奶多出11倍的钙质,而且更健康,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高糖負擔致大腸直腸癌 胖男、圓女風險較大

糖類食物是否可能引起大腸直腸癌?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許自齊昨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的「陶聲洋防癌系列講座-飲食營養與大腸癌症」講座中表示,對一般男性、身體質量指數 (BMI) 較高的男性,以及較為“圓潤” 的女性而言,高糖分負擔較重的話,比較可能增加大腸直腸癌風險。但根據美國一項追蹤15年研究顯示,一般女性所受影響較小。而含果寡糖食物, 像香蕉、洋蔥、大蒜、胡蘿蔔等,則可幫助預防大腸直腸癌


許自齊醫師表示,國外研究指出,每日攝取 100 公克紅肉,罹患大腸直腸癌機率增加 10 - 12 %。若是加工肉類更恐怖,每天吃 25 公克的加工肉類,相當於香腸一隻,罹患大腸直腸癌風險就會增加 49 %。


許自齊醫師特別推薦傳統日本飲食,他解釋道,早期,日本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比例甚低,日本傳統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約占每日總熱量的 60 %,蛋白質占 25 %,脂肪只占 15 %。但近年來因飲食西化,脂肪越吃越多,使得大腸直腸癌患者也跟著增多


許自齊醫師進一步表示,碳水化合物食物最好以五穀飯為主,不要又加了油,變成炒飯。 碳水化合物食物種類眾多,像地瓜、馬鈴薯等也都屬於碳水化合物食物,以馬鈴薯來說,煮熟後可以連皮一起吃,纖維也比較多。另外,盡量少吃糕點纇碳水化合物,飲食中少油、少糖、少鹽,多喝白開水,才能維持身體健康


根據國外研究顯示,脂肪家族中的短鏈脂肪酸、魚油等都可能幫助預防大腸癌,短鏈脂肪酸主要來自果寡糖轉化,這種脂肪酸也是一種大腸必須胺基酸


根據外國營養網站顯示,像香蕉、洋蔥、大蒜、胡蘿蔔等都含有果寡糖。許自齊解釋,當果寡糖進入人體後,透過酵素轉化,才能變為短鏈脂肪酸。另外,有研究指出,中鏈脂肪酸、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簡稱AA)則可能增加大腸直腸癌風險。至於長鏈脂肪酸則和大腸直腸癌比較沒有關係。


許自齊醫師指出,糞便中的第二膽汁酸濃度越濃,加上纖維攝取過少越容易引起大腸直腸癌。不光是脂肪,熱量攝取過多也會增加罹癌風險


許多人都知道,多吃蔬菜、水果,可以幫助預防大腸直腸癌,許自齊醫師援引外國研究資料分析,單獨吃蔬菜或水果,效果都沒有非常明顯,但蔬菜比水果好一點點,不過若 同時攝取蔬菜、水果,則防癌效果較為顯著。


許自齊醫師另指出,除了蔬菜、水果以外,也要適量補充鈣質,鈣質也可 以幫助預防大腸直腸癌。若擔心牛奶脂肪過高,可以考慮脫脂或低脂牛奶。許自齊醫師提醒,鈣質來源應該多元一點,不應集中於牛奶一項,這樣營養也比較均衡。(请参考之前的牛奶,真的能讓你喝出一身病)


**(康宁拥有有机胡箩卜素)**

高血糖加速癌細胞增長

高血糖已是公認的健康殺手,瑞典最新研究更發現,血糖過高將導致罹癌機率增加,因癌症死亡的風險也大增,而女性受到的影響更甚於男性。

瑞典「優密歐大學」(Umea University)研究團隊在挪威、奧地利、瑞典等國各檢測 27 萬 5000 名男、女的血糖濃度,並把研究成果發表於線上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研究報告指出,高血糖男性罹患肝癌、膽囊延、 甲狀腺癌、多發性骨髓瘤和直腸癌的風險顯著升高;與血糖過高女性關係最密切的癌症則為胰臟癌、膀胱癌、子宮頸癌和胃癌。更重要的是,報告發現,無論「身體質量指數」(BMI)高低,只要血糖過高,罹癌的可能都會增大

科學家指出,雖然無法證實血糖本身會導致癌症,但可以肯定的是,高血糖會加速癌細胞的增長,尤其那些成長、增生皆快的癌細胞

慢性病 等於「生活習慣病」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2009年5月17日電)醫師表示,日本已將慢性病更名為「生活習慣病」,若能從年輕時就培 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可以「活得久、活得好、老得慢」;翹二郎腿、喜吃燙食等 20 項錯誤的生活習慣非改不可。

前三軍總醫院院長宋丕錕表示,高齡 98 的日本健檢界國寶 ─ 日野原重明在日本大力倡導「慢性病即生活習慣病」,因為他 從行醫超過一甲子的經驗中看到,有太多的慢性病、文明病、老人病等,都是由日常飲食、生活習慣衍生而來。

宋丕錕說,經過 10 多年的努力,日野原重明終於讓慢性病、文明病、老人病正式在日本被更名為「生活習慣病」。日野原強調,若能改掉錯誤的生活習慣,以良好的習慣取而代之,就 可以避免慢性病上身。而日野原重明 95 歲時還登上萬里長城。

宋丕錕進一步表示,造成人類死亡 的因素,醫療佔 10 %、環境和遺傳各佔 20 %,剩餘的 50 %是生活習慣,而且這部分所佔的比例愈來愈重。也就是說,人要為自己的死亡負一半的責任。

高齡 81 歲的宋丕錕說,許多人都以為年紀大就會生病,老年人生了老人病還生得理直氣壯;其實,人從年輕時到年老經過好幾個 10 年,如果一直維持好的生活習慣,不只是「不生病、少生病」,還可以「活得久、活得好 、老得慢」。

美兆健康管理機構因而提出了「20 項非改不可的錯誤生活習慣」,除了一般所知的抽菸、喝酒、吃檳榔、不吃早餐外,還包括:喜吃燙食、水分攝取不足、沈迷電腦遊戲、睡眠不足 4 小時或超過 9 小時、如廁閱讀書報、翹二郎腿、彎腰搬重物、穿高跟鞋久站等。

另外,太燙的 食物會損傷黏膜,造成急生食道炎與胃炎;睡懶覺會使大腦皮質抑制時間過長,理解力和記憶力容易衰退,免疫力也容易下降;如廁看書報容易使上廁所時間拉長, 導致直腸靜脈曲張瘀血,而引發痔瘡;翹二郎腿會讓腿部血流不順,造成靜脈血栓、脊椎側彎和椎間盤突出等現象。


*如果「吃的安全」 讓您困擾 , 康宁公司信守承諾 , 堅定為康宁產品及其成分安全性嚴格把關 -- 以有机食物為基礎 , 幫助您均衡飲食「便利有效率」的好幫手 , 及照顾您和身边所有人的健康及保护地球 , 推广绿色有机生活.*

2010年4月26日星期一

壓力 + 亂吃 22歲胃癌末期

一位 22 歲剛邁入職場的年輕男性,日前因為腹水身體不適就醫,不料卻檢出是晚期胃癌,並且已經轉移,醫師提醒,胃癌並非老年人專利,年輕人學習、工作壓力大,嗜吃醃漬、燒烤食物等,間接讓胃癌有年輕化趨勢,呼籲民眾多吃新鮮食物,適時補充綜合維他命,均衡的飲食習慣才是最佳防癌策略

胃癌排名台灣癌症死亡率第 5 位,一般人以為,癌症是老來才可能面對的疾病,但其實臨床上不乏有年輕個案,一位年僅 22 歲才剛邁入職場年輕男性,正值氣血方剛、前途無量的年紀,日前卻出現身體不適,有腹水問題就醫,不料檢查卻發現,這名男性罹患了晚期胃癌,並且癌細胞已經轉移它處,年紀輕輕,沒有家族史,卻罹患了晚期胃癌,這讓患者與接觸的醫護人員都嚇了一跳。

台北榮總癌病中心科主任趙毅表示,現在年輕人的學習與工作壓力大,再加上作息與飲食不規律、胃病發病機率不低,間接使的胃癌有年輕化趨勢,以亞洲國家的胃癌發生率來看,韓日每十萬人口約有 60~80 人罹患胃癌,台灣、香港則約 15~18 人,泰國約 5 人左右,分析飲食習慣,嗜吃醃漬醬菜類、碳烤食物等,都可能是增加胃癌發生的危險因子。

醫師表示,要預防胃癌、大腸癌,平常不只要均衡飲食,還應該選擇「新鮮食物」,多吃蔬果,必要時可搭配一顆綜合維他命補足養分,適時抒壓,定期健檢,才是最佳防癌策略。

在藥物治療方面,醫師表示,健保局二月份起,核准「益樂鉑定」作為大腸癌術後輔助治療,以及胃癌轉移第一線化療,每年粗估約有850位位癌患者與 2000 名大腸癌病換受益,估算六個月約可省下 30 萬元藥費,對於癌症家庭來說,負擔減輕不少。


文章來源: 中廣新闻网 日期 : "2009 / 02 / 09 " 徐韻翔報導